学院二等奖作品
作者姓名:周福君
学校地址(邮编)及全名: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淮海道300号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230011
年级和班级:
指导教师:
联系电话:
题目:《我眼中的读书与创作》
本人承诺:我承诺本作品属本人原创
我眼中的读书与创作
说起读书,人们自然会想到培根的那一段精彩论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而他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犹如一道强劲的电闪,穿透沉闷的夜幕,给大地送来知识理性的光兰。这些都从正面强调了读书求知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信息化社会的全面普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手机电脑似乎逐渐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是,捧着书研读,拿起笔创作的人越来越少。是社会忘记了它们吗?我想不是的。对于我来说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最好的娱乐方式.在阅读时,我能享受到平常所感受不到的一种快乐,那种快乐能消除烦恼,让我毫无忧虑的沉浸在忙忙书海之中!
不仅如此,书籍还能让我们视野更开阔,学习更多知识,思想也能更深入,更有创意…那我们对自己的未来也更有信心!
正所谓书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指路人,是雨中的伞,是我们饥饿时的粮食。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的心不再干涸、荒漠;让我们的心充满绿色,生机盎然。人人都知道读书的好处,但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据有关部门调查,近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牞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究其原因,大多数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看着以上数据真是令人担忧,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怎样壮大。
说到读书那就不得不提创作了。
有人说,读书是翻地、播种、浇水,写作是发芽、开花、结果。读书与写作就是土地与庄稼。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读书虽不求“黄金屋”、“颜如玉”,但蕴藏在书中的智慧却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读诗可以让我们心胸开阔,可以让我们领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景,读史可以让我们明智,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读一些优美的散文也可以让我们心旷神怡.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停止沙化,变得青山绿水.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并不是没有读书,而是换了一种读法,比如网上阅读。”的确,据有关报道指出,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然而我认为读书就是拿上一本书来看,网上书籍中大多是一些空洞的不耐读的文字,比如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改得只剩下情节,而一些优美的句子,已不见踪影.泡一杯清茶,捧一本书籍,悠悠地从容阅读,难道不是一种境界吗?
阅读带给我们的无疑是这样的登高远眺。尤其身陷现实的囹圄,跳出圈子凭借的力量就来自于各种各样的书,来自于潜心的阅读.有了这种能力,无异于推开一扇望向美好的窗.同样是长大,有了阅读相伴,尤其是阅读优秀、经典的作品,那是怎样诗意的宽松!
曾经读过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是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写的.她写了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这本书写出了所有孩子的心声!还有其他好多书籍,都给了我好大的感悟!那些革命书籍更使我更懂事了!所以,从小我就知道,书是我最忠实最知心的伙伴了!只有漫步在书海中,我才能放下心来。我会静静地享受快乐!享受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阅读开启人生.当代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老师说过: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慢慢地,这阅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有了不平庸的眼睛……因为我们从有意识起,就在读书,所以,阅读是我们开始人生的第一步!
知识成就未来.只有掌握了知识,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才更有信心!我们将来才能获得更好的成就!
阅读吧,只有知识能带给你最绚烂的人生!
那么,创作呢?
我认为的创作,是来自于阅读。一个人只有读过大量书籍才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写作和语言一样,是一种表达方式,那些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如果不善于表达,如何能与他人完美沟通?如何能传播自己的思想?说不清道不明的谁知道你有学问和能力?有能力有学问说不出来你怎么和别人协作?如果真有这种人,那他只能算半个人才,就好像飞机没有翅膀一样。
当然,创作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需要时常练笔。总之我是相信写作一定是有好处的因为基本上所有著名或者是非著名的人士,尤其是著名的伟大的人物吧,没有人没有写作的这个好习惯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国唐代诗圣杜甫的一句妙语, 道出了读书与写作关系密切的真谛。也就是说,好文章是在阅读大量书籍,积累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踏踏实实的努力写出来的。读书与写作关系非常密切。就好比蚕吐丝、蜂酿蜜,蚕只有吃进一片片桑叶,才能吐出精美的丝;蜂只有采集百家之花,才能酿造香甜的蜜。写作何尝不是如此,也是读别人的文章写自己的语言。
正确处理好读书与创作的关系,不要为了创作而创作,也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创作,把东西写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这样书就没有白读。写作不是从不间断的,而是要有间歇期的,利用这个间歇期多读一些书,这是为以后的写作做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
“就算成不了作家,读书也有用,写作也很美。并不是因为我们成不了苏东坡,成不了屈原,我们就不去读书,不去写东西。要珍惜读书写作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在我们很烦的时候给我们以拯救和慰藉。幸福感的提升离不开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而帮助审美最简单最便宜的正是文学。”
以上的这段文字出自作家冯唐,很惭愧,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只看过由他作品改编的电影《万物生长》。但我是十分认同这段文字的,在我看来这便是读书与创作最贴切的描述。
于是,写作吧!终究会创作出属于你自己的那片文学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