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校园读书创作征文大赛教师组获奖作品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3-13   浏览次数:123

学院二等奖作品,省赛荣获优秀奖

 作者姓名:徐心瑶

 学校地址(邮编)及全名: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淮海大道300号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230011

 年级和班级:

 指导教师:

 联系电话:15155176315

 题目:阅读不止

 本人承诺:我承诺本作品属本人原创


 阅读不止

    阅读是不是一件重要或者有意义的事,对于许多人来说,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如果再追问他们当下在读的是什么书,又或者一个月读了几本书,恐怕就会无言以对。曾经有份调查报告显示,犹太民族每人每年阅读量在68本,而中国人却只有4.77本,这个结果的对比着实惨烈,也警醒了我们,阅读这件事,是该认真对待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对阅读的行动远远跟不上对其价值的认识,我们会习惯性地打开手机上的各项APP逐一浏览,让信息和资讯如水流般划过指尖,我们阅读公众号,阅读微博头条,阅读网易云音乐评论,电子平面顺滑柔和的触感让我们越陷越深,欲罢不能,以至于桌面上的纸质书默默地落着灰,整块的阅读时光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变得如此稀缺。

    而我自己,也是这等局面的附和者。

    我的阅读启蒙期开始得算早,我家人从小就励志培养我的阅读习惯,自小学开始便购买了满书柜的世界名著供我阅读,而这些名著多以外国文学为主,所以我的阅读初体验便是这些带有深深中国译制风的欧美经典。记得当时非常喜欢雨果的《悲惨世界》,无论是故事的波澜壮阔,还是人物的鲜活明朗,都让我叹为观止,书中对芳汀走投无路的描写,对珂赛特孤苦伶仃的刻画,都深深烙在我的脑海,无论多少年过去,时光能够斑驳情节,却磨灭不了这份悲伤入骨的感受,这是伟大的作家利用自己的才情传达给我的感受,触碰品读之后,便再难以忘怀。

    年少的时候,对悲剧故事摄入太多,比如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巴黎圣母院》、《茶花女》、《呼啸山庄》、《红与黑》等等,慢慢培养出了自己的阅读偏好,对比那些皆大欢喜的结局,我更加喜欢带着遗憾和残缺收场,我也在这类阅读中体会到,人生的悲伤并不可怕,

    那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为了更深刻地记忆,会让我们在幸福的时刻更加珍惜。

    阅读太多外国文学的后果是作文总写得很啰嗦,不会言简意赅地表达,日后学习文言文课文也觉得难以理解。好处却是写作速度非常快,轻轻松松便能达到要求字数,也许是外国文学擅长白描,给予了十分开阔的表达方式。

    少年时期的阅读总是囫囵吞枣,我阅读最集中也是最用心的一段时间应该是大学时期,当时的大学图书馆简直是天堂一般的存在,五层阅览室,书目繁杂却全面,查询电脑里永远不会出现查无此书的字样。即使是考研的时候,我也会在六楼上自习的间隙跑去五层阅览室,从某列书架开始,慢慢游走。在安静的图书馆里阅读,是最美妙的阅读感受,好像时空静止,唯有我的灵魂与这本书的文字在交涉,让人心如此宁静又欢欣。

    大学二年级时,读到一本叫《量子飞跃》的书,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的三观,即使是八年后的今天,我已经完全忘了这本书的内容,但是依然能清楚得记得看完这本书的感受,觉得自己全身充满了变革的力量,以至那段时间整个人如打鸡血一般沸腾。这本书打开了我阅读的领域,让我明白,阅读是没有边界的,读得越多,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越辽阔,越清明。

    大学的阅读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阅读不能沾染上浮躁,阅读并不能像影视作品那样为你带去快感,阅读是静止的,是孤独的,然而我们需要追寻的便是这孤独之中的思想,这思想丝丝缕缕沁入你的世界,推动着你脑海中高楼大厦的建造,点缀起你独一无二的价值观。阅读是打开书页,全身心投入,世界万物皆退去,只留我心入墨言。

    工作之后的阅读就愈发少了,随着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四面八方纷涌而至,我几乎一个月也不曾碰过一本书,特别是在手机就是世界的今天,我宁可看看手机浏览器中的花边新闻,看看只言片语的信息碎片,也不愿意伏案阅读了。年少时虔诚而静谧的阅读环境已经被乌烟瘴气的生活环境取代,下班回家后的我们,更愿意躺在床上摆弄手机和平板电脑,好像电子屏幕里那些生动活跃的影像更能刺激我们因疲惫而麻木的神经。

    而我知道,这并不能构成不去阅读的理由,当我们面对诱惑,那些真正值得我们做的事往往会被我们抛之脑后。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到某个时刻,我们才会深刻地体会到阅读的好处,也许是一次征文比赛,也许是一份需要作品的文案工作,工作中随处可见需要阅读积累才能完成的任务,我们或许能敷衍掉这次的项目,但却为你的水平打下了初始的分数,也为你逃避下次的任务埋下了伏笔。

    有人说,年少时的阅读量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对阅读习惯的培养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则是对阅读品味的提升十分有效,诚然,读得越多,越能分辨出好坏,这就跟我们逛街选衣服一样,逛的越多,看的阅读,审美品味越高。阅读也是一样,对于文字和内容的审美品味也并非在一朝一夕之间便可形成。然而,年少的阅读总是多了那么些浮躁和狂妄,自以为能够理解那些经典中的人生百味、心酸苦辣,殊不知,以自己浅薄空白的人生历练,根本无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很多作品就当一个好故事读完了,其间凝聚的哲思和启示则无从获取。还记得十几岁的年纪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当时完全读不懂那些纷乱的情节,却还是硬着头皮啃完,十年之后,在经历了很多不想经历的事情之后,在一个假期的午后重新读它,那种苍凉与痛苦的感受像潮水一般一波一波撞击着你的心灵,曾经晦涩的文字仿佛闪烁出光芒。

    阅读是无止境的行动,随年岁增长,那些曾经看不懂的经典,会被慢慢理解,并引发强烈的共鸣。阅读的意义也存在于此,每一本经典的书籍都是有生命的,他在时间的长河中静默无声,而在被读者展卷阅读的时候,却溢彩流光,阅读他们就仿佛发现了一个被废弃已久的宝藏,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获。所以,挑选经典而优秀的读本,也是对读者的基本要求,这些经典,在少年时读会在你的人生中留下一席之地,让你对他产生粗浅的崇拜,在成年后读,又会与你的人生历练重叠到一起,让你为之震撼。阅读,有时候不仅仅是在读一本书,也是在读自己,读更加开阔的人生。

    犹太民族的孩子从小就被告知:“生命会有终点,读书却永无止尽”,他们将阅读看做是一种习惯和美德,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世代代的犹太子民,于是阅读就变成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滋润着他们成长,塑造着他们的品格。需要铭记的是,阅读是件纯粹的事情,掺杂不得任何浮躁和功利,这些会蒙蔽你发现乐趣和美妙的眼睛,让你读得苦大仇深,耿耿于怀。所以,尽情地享受阅读的快乐吧,沉浸其中,让阅读成为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让读好书,好读书,成为我们一生的行动。

    阅读不止,生命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