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活动概况
活动概况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师生头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全民阅读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综合素养,推进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我省实际,特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组织开展安徽省第二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并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

协办单位:安徽大学、安徽新华发行集团。

承办单位: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皖新传媒教育服务总公司。

主办、协办单位联合成立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组织委员会;各市、县(市、区)和各高校(含市属高校)、厅属中专学校均应成立校园读书创作活动组委会,负责本区域(校)校园读书创作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组建省技工院校读书创作活动组委会,负责全省技工教育读书创作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活动主体

活动主体为全省大中小学、中职学校、技工院校在校学生,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全省小学中高年级、初中、高中、中职学校、高等学校、技工院校学生有条件的均应参加,鼓励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愿参加。

全省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均应参加,鼓励高校、技工院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参加。

根据学段及身份设六个组别,分别为: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中职生组(含技工院校中级工班学生)、大学生组(含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级工班和预备技师班学生)和教师组(含其他教育工作者)。

三、活动主题

活动总主题:读书引领人生,创作点亮梦想。

小学生组子主题(二选一):1.成长,伴七彩童年;2.中国梦·少年说(同2017年“少儿报刊阅读季”活动主题)。

初中生组、高中生组子主题:感恩,与青春同行。(同第十三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总主题)

中职生组子主题(二选一):1.匠心筑梦;2.我与网络生活。(同第十四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主题)

大学生组子主题:新时代,让人生翱翔。

教师组子主题:育人,树桃李芬芳。

四、内容形式

(一)广泛组织开展阅读活动

围绕本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的总主题(子主题),结合“全民阅读”等主题性活动的相关部署,各组委会应广泛组织师生开展阅读活动,培育富有特色的品牌读书活动。本活动不列书目范围。

各地、各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营造阅读氛围;要引导学生、教师广泛阅读人文历史、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类优秀读物,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探索科学的读书方法,促进师生提升综合素养;要坚持读正版书,杜绝盗版等非法出版物;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室)、阅览室等场所及资源的作用,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读书活动,注重发挥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在阅读中的作用。

各地、各校要广泛组织名师、名家进校园,以辅导报告、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扩大活动影响,提升活动水平,形成活动品牌。

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探索更有效的阅读推进手段和评价方式。参加活动的学生和教师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记载阅读情况,提升阅读效果,并将其作为参与阅读活动的重要依据。各地、各高校及厅属中专学校可举办优秀读书笔记的展示交流活动,并择优推荐到活动官方网站公开展示。

阅读书刊坚持以学校和师生自主选择为主的原则。学校自主选择和配置的阅读书刊可由学校自主购买,也可向当地新华书店统一订购。学校、师生购书可由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纳入安徽省文化惠民活动,享受政策优惠。

(二)推进总主题(子主题)创作活动

为统筹各类读书创作活动,将第十三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安徽赛区)纳入初中生组、高中生组(详见“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官网http://anxydscz.ahedu.gov.cn等),将第十四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省赛)纳入中职生组(详见安徽教育网http://www.ahedu.gov.cn/30/view/357436.shtml),优秀作品可交叉获奖。

小学生组、大学生组、教师组创作文体不限,主要包括议论文(含读后感、书评)、记叙文、散文、诗歌、小小说等。原则上小学生作品在500字左右,大学生作品在8002000字左右,教师作品在2500字左右;诗歌行数和字数不限。

报送作品必须是作者在本活动开展期间的原创,且在省组委会公布获奖结果前未予公开发表,省组委会无偿享有本作品的发表权、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利。各组委会在评审中均须对拟上报作品进行相似性检测,省组委会将对作品相似比超过30%的作者及报送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五、评选表彰

(一)奖项设置

1.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奖。设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读书创作之星”(特等奖)(共30名,其中学生25名、教师5名),授予“读书创作之星”称号;根据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中职生组、大学生组、教师组报送作品数,按照一定比例,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

2.优秀指导教师奖150个。获奖者为指导学生创作卓有成效、学生作品获得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中职生组、大学生组一等奖前30名的指导教师(如前30名作品中出现无指导教师,则按排名顺序补足30名)。

3.优秀读书品牌活动奖。根据阅读的设计、组织、形式、特色、效果、影响等,由各市中小学中职学校申报、当地组委会推荐或各高校及厅属中专学校、省技工院校组委会申报,面向学校设立不超过30个优秀读书品牌活动奖。

4.优秀组织奖(面向市县区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高校、厅属中专学校设置)和特别贡献奖(面向市县区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共青团等部门和新华书店设置)。由各市组委会、省技工院校组委会推荐(申报)、各高校及厅属中专学校申报,结合活动开展情况及贡献度,设立不超过30个优秀组织奖、不超过30个特别贡献奖。

(二)奖项评选

1.评审组织。在省组委会领导下,成立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专家评审委员会,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任评委会主任、常务副主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团省委、安徽大学、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和特邀专家为成员。

2.评选程序。经过初评、复评、终评,分别评出各组别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从各组别一等奖获得者中选出前10名(共60名)选手参加“读书创作之星”(特等奖)评选,通过原创作品演绎、综合知识问答等才艺展示,由评委现场打分,综合评出各组别前5名选手为“读书创作之星”(特等奖)。

省组委会综合评审出全省优秀读书品牌活动奖、优秀组织奖、特别贡献奖各不超过30个。

(三)表彰奖励

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团省委发布表彰奖励文件,并对所有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

省组委会将举办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读书创作之星”(特等奖)评选暨颁奖仪式,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录制播出。

其中,初中生组、高中生组的获奖作品可同时获得第十三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奖项;中职生组的获奖作品可同时获得中职学校“文明风采”活动的奖项。

(四)结果运用

小学、初中、高中要适时将学生参与读书创作活动及获奖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职学校、高等学校、技工院校要将学生参与读书创作活动及获奖情况列入学生品德评定记录,作为学生评先评优、奖学金评定、学科大赛奖励、就业升学推荐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各级各类学校要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读书创作活动的情况计入工作量,将教师指导学生创作获奖、教师创作获奖的情况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进修学习、成果评价、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优秀指导教师同时作为“全民阅读推广人”的优先遴选推荐对象。

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开展读书创作活动情况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文明校园创建、校园文化建设评价考核、评优评先、有关项目评审的重要指标和依据,适时纳入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体系。

师生获奖作品将择优分别在《教育文汇》、《初中生必读》、《小学生导读》等媒体(含网络媒体)上刊载,并汇编出版。

六、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201711-20188月。

其中初中生组、高中生组向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组委会报送作品的截止时间为20171220日;中职生组向省中职学校“文明风采”活动复赛组委会报送作品的截止时间为2018120日;其他组别向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组委会报送作品的截止时间为2018415日。20185月至8月组织省级评审(8月举办“读书创作之星”评选暨颁奖仪式)。

各市、县(区)组委会及省技工院校组委会应根据各组别要求,及时确定下级组委会或所辖学校作品评选报送截止时间,迅速发布,并报省组委会备案。完成作品报送后,仍须继续推进阅读活动。

七、材料报送

(一)报送要求

各市(省直管县列入所在市)、高校、厅属中专学校、省技工院校组委会统一对拟推荐作品进行文章相似性检测后,按规定要求向省组委会报送推荐作品(word电子稿),以及报送作品统计表(Excel电子表)、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优秀读书品牌活动申报表、优秀组织奖申报表、特别贡献奖申报表(以上四项均为word电子稿)。申报(推荐)单位均需提供《安徽省第二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开展情况报告》。上述材料除“推荐作品”外,均需同时报送加盖公章的PDFJPGJPEG)文件。

(二)报送名额

各市组委会分别按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学生数和当地中小学中职幼儿园教师总数的千分之一的比例上报推荐作品,按不超过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学校总数的千分之八的比例上报优秀读书品牌活动推荐单位。各高校、省技工院校组委会分别按学生数千分之一的比例上报大学生组推荐作品(四舍五入,不足1篇的推荐1篇),按不超过教职工数的千分之七的比例上报推荐作品(四舍五入,不足1篇的推荐1篇),各高校、厅属中专学校、技工院校均可申报优秀读书品牌活动奖。

(三)作品格式

1.所有作品版式均为A4直排,文字为宋体五号。2.学生作品。第1页录入如下信息:组别、作者姓名、学校地址(邮编)、学校全名、年级和班级、指导教师、联系手机、题目、本人承诺、指导教师点评(共10项,前9项各占1行,左对齐);第2页起为作品内容。3.教师作品。第1页录入如下信息:组别、作者姓名、学校地址(邮编)、学校全名、联系手机、题目、本人承诺(共7项,每项1行,左对齐);第2页起为作品内容。

(四)报送方式

1.按照作品、总结报告、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报送作品统计表、优秀读书品牌活动申报表、优秀组织奖申报表、特别贡献奖申报表压缩打包。

2.每组别报送作品各建一个文件夹,其中每一篇作品的电子稿单独建一个文档,以“作者姓名+《文章标题》”的方式命名。

3.上报材料包通过电子邮件发至ahjyxc@vip.126.com

未按上述要求报送的均不予受理。

八、活动保障

(一)组织保障

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组织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实施、评比表彰;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成立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包括省教育厅办公室、思政处、人事处、财务处、基教处、高教处、职成处、师资处、语委办、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教科院、教育装备中心、教育宣传中心、教育信息咨询中心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安徽大学教务处、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皖新传媒教育服务总公司等;组委会及委厅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相关处室和单位分别明确1人负责此项工作),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同时对各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察和指导,并对各市组委会及部分高校组委会、省技工院校组委会的评审过程进行现场督察,督察情况将作为评审表彰的重要依据。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指导技工院校开展好德育教学和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并积极组织发动技工院校师生参与校园读书创作活动;省文化厅指导安徽省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联盟,组织全省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展校园读书创作活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将校园读书创作活动纳入“书香安徽”全民阅读活动系列,在全省积极推广;团省委指导全省各级团组织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各市、县(市、区)和各高校(含市属高校)、厅属中专学校均应成立校园读书创作活动组委会,在上一级组委会的指导下,负责所辖区域(校)读书创作活动的组织领导和评选、报送、表彰奖励等工作。各组委会要有方案、有活动、有评选、有表彰、有成果、有总结,开展好本级并指导好下级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县(市、区)、市应逐级进行评选表彰,形成声势,增强实效。

各市、县(市、区)所属学校负责组织开展校园层面的读书创作活动,并做好评选、报送、表彰奖励等工作。

安徽大学负责省级活动评选相关工作,同时接受省组委会的委托承担命题、辅导讲座、奖项点评、志愿服务等具体工作;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接受各级组委会的委托承担相关具体工作,同时负责各校自选阅读书刊的优惠供应工作。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不再另行组织开展其他读书创作类活动。相关部门和行业如举办以师生为主体的类似活动,原则上须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同意后,统一纳入“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

(二)经费保障

省教育厅统筹安排省本级校园读书创作活动专项经费,各地及各校也要为读书创作活动开展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

(三)宣传保障

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省教育厅政务微博微信、安徽教育网、委厅主管期刊《教育文汇》《初中生必读》《小学生导读》及其微信公众号、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官网官微等提供媒体支持。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将通过开设专栏等方式,跟踪报道全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效。

各组委会要通过报刊、网站、新媒体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校园读书创作活动的意义、做法、成效,将活动通知精神传达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动员活动主体积极参与。为推进交流互动,相互借鉴,及时掌握活动动态,各组委会须即时报送辖区活动情况至ahjyxc@vip.126.com供媒体采访报道及活动官网、微信等选择发布。

在活动中,不得强迫师生购买书刊等读物,不得搭车推销任何文化产品和各类商品,不得强制收取任何相关费用。

九、联络方式

官方网站:http://anxydscz.ahedu.gov.cn

官方微信: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

QQ群:311390599(安徽校园读书创作)、461668334(安徽校园读书创作2,申请加入时请备注真实姓名和单位。

组委会办公室地址:合肥市合作化南路金环花园27号楼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邮编:230022

联系人:郑宏、王金华(电话:0551-65166521、手机:13695608702,吴涛、汪兰兰(电话:0551-65166537、手机:1878887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