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校园读书创作征文大赛学生组获奖作品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3-13   浏览次数:120

学院三等奖作品

 作者姓名:李伟巍

 学校地址(邮编)及全名: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淮海大道300号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230011

 年级和班级:16级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班

 指导教师:朱纯雅

 联系电话:13675656709

 题目:漫步《边城》

 本人承诺:我承诺本作品属本人原创


 漫步《边城》

     沈从文是中国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质文化史学家。他出身于湖南凤凰县,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边城》这部作品是他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作品的代表,也正是因为这部作品让我了解了沈从文先生和他极具人文风情的创作风格。

    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这部作品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的人物生活,其中主要以描写湘西下层人民生活为特色,反映了湘西人平静、美好、祥和的生活。兼具抒情和散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名族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面,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风格。

    故事的主人公翠翠出生坎坷,母亲和一位当兵的军人有了翠翠之后,她的父亲就跟着打仗牺牲了,母亲生下翠翠之后得知此事也就投河而死,自此翠翠和她的祖父就相依为命住在城口,因为翠翠天生的一张美丽的面孔,祖父希望她以后可以和山间竹林一样永远青翠年轻下去所以取名翠翠,故事也就此展开......每天给进城的人渡船是他们唯一的工作,有时祖父进城打酒,翠翠就和她的小黄狗为客人渡船,而小黄狗也听话地为主人拉绳引船,动作娴熟敏捷。这样的生活过得平淡而又快乐。不知不觉翠翠到了要嫁人的年龄,平淡的生活也就此慢慢走到了尽头。我觉得那是个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爱情,当看到翠翠第二次遇见了二老的时候,我开始幻想他们以后甜蜜的恋爱,可是当向翠翠提亲的大老下船出了事后,我知道翠翠的快乐将一去不复返了。的确,自那以后,翠翠的生活一天一天地发生着改变,致使最后永远失去了她最爱的祖父,也失去了每天为人过渡的那条船。合上书,我的心里很难过,为翠翠的遭遇,也为她的祖父,因为他们是多么善良的人,多么快乐的人。翠翠常要爷爷唱歌给她听,而爷爷又粗又哑的嗓子唱起山歌来却又显得那么质朴、那么憨厚,总逗得在一边和黄狗玩耍的翠翠开心地笑。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有山,有水,有鸟鸣,有歌声,有欢笑,……而现在全被打破了。故事虽然用灰色的背景为翠翠的未来打上了一个省略号,,我非常喜欢《边城》,喜欢《边城》里每一个善良朴实的角色, 尤其是翠翠的爷爷。他的大半辈子都在管理这艘渡船,却从来不收人家一分钱,有时客人想答谢他放了些钱在船上,他是追上好几里也一定要把钱还给人家,所以人们拿这位倔强的老头也没办法,只好在他进城买东西的时候多给他加些肉,加些酒来酬谢了。平时他还会托人买些上等烟草,过渡的时候谁需要就慷慨奉献,到了天热些他还会和翠翠准备一大缸水,里面放了些清热、解毒的草药给每位客人喝。爷爷是个老实人,为翠翠的未来担心,却从不把烦恼告诉她,只是紧锁在眉头里一个人承担。可以说在那个雷电交加的晚上,爷爷走得是不安心的,因为他并没有把翠翠的终生大事操办好。还有翠翠的不食人间烟火,顺顺的慷慨大方,傩送二老的朴实真挚,天保的豪爽英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的开始与结束都围绕着小溪,因此,小溪也有了另外一成含义。它孕育了勤劳的茶峒人民,也让渡船这一线索变得自然。读边城,是一种享受。边城里的文字是鲜活的,处处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是淳朴赤诚的风味人情,可每每读起便会不由自主的忧伤。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与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和一只黄狗,讲述了一段平静安宁的边城生活。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边城里的文字是鲜活的,处处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是淳朴赤诚的风味人情,可每每读起便会不由自主的忧伤,像是触及到什么,是童年某个太阳温暖的下午,还是现在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作者将这么一个善良的童话描画的这么悲伤,在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刚在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下结束了长达1000多年的封建奴役统治,又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最黑暗的时期,一方面受长达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大举入侵,让本来就饱经战火的中华民族雪上加霜。在那动乱的年代里,中华大地烽火连天,人民群众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后,作者毅然选择了湘西这片纯朴美丽的土地,这些温良率直的人们,用诗一般的语言一片一片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不都有一座“边城”,而作者笔下那座悲天悯人的城以随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我爱寻我的边城,寻心灵的那份宁静。